本文摘自【中國鋁業網】
受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工信部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500位專家歷時一年完成的大型聯合研究項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上海發布。根據該汽車技術路線圖,將大力推進鎂合金材料在中國汽車上的應用,單車用鎂量的具體的目標是:2020年達到15kg;2025年達到25kg;2030年達到45kg。
路線圖總體框架采用“1+7”路線圖,主要包括:總體技術路線圖、節能汽車技術路線圖、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路線圖、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汽車制造技術路線圖、汽車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汽車輕量化技術路線圖。
本項技術路線圖描繪了我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發展藍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的未來發展總體目標之一是,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
總體目標
《路線圖》藍圖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2025年、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預計將分別達到210萬輛、500萬輛和1500萬輛。節能汽車乘用車百公里平均油耗目標2025年為4升,2030年為3.2升。
至2030年,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先于國家提出的“2030年達峰”的承諾和汽車產業規模達峰之前,在2028年提前達到峰值;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智能網聯技術產生一系列原創性科技成果,并實現有效的普及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基本成熟,具備國際競爭力。
主要里程碑
至2020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5.0升/百公里,商用車新車油耗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7%以上,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達到50%。至2025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4.0升/百公里,商用車新車油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達到約15%。至2030年,乘用車新車油耗3.2升/百公里,商用車油耗同步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40%以上,完全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接近10%。
各細分領域技術路線圖
在上述重大目標指引下,路線圖進一步凝練關鍵技術,明晰路徑,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要突破口,以能源動力系統優化升級為重點,以智能化水平提升為主線,以先進制造和輕量化等共性技術為支撐,全面推進汽車產業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品質。在此基礎上,路線圖進一步提出了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汽車制造等七大領域,并分別形成了各自細分領域的技術路線圖。
輕量化技術目標
總體思路是2016年——2020年為第一階段,重點發展超高強度鋼和先進高強度鋼技術,包括材料性能開發,輕量化設計方法,成型技術,焊接工藝和測試評價方法等,實現高強度鋼在汽車應用比例達到50%以上。2021年——2025年為第二階段,以第三代汽車鋼和鋁合金技術為主線,實現鋼鋁等多種材料混合車身,全鋁車身的大范圍應用,實現鋁合金覆蓋件和鋁合金零部件的批量生產和產業化應用,第三代汽車鋼應用比例達到自車身重量的30%。2026年——2030年為第三階段,重點發展鎂合金和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解決鎂合金及復合材料循環再利用問題,實現碳纖維復合材料混合車身及碳纖維零部件的大范圍應用,突破復雜零件成型技術和異種零件連接技術。
汽車制造技術目標
總體思路:一是以“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優質制造、快速制造”為發展主線,全面提質增效降耗;二是以鋁、鎂合金和碳纖維復合材料為重點,逐步掌握輕量化材料制造技術;三是以動力總成及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為突破口,顯著提升軸齒等加工制造技術,實現制造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
路線圖的創新保障措施
汽車產業規模大,關聯行業多,且是眾多產業技術創新的集合體。有效實施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推動汽車產業由大變強,必須發揮制度優勢,動員各方面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靈活高效的實施機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1.成立國家汽車強國建設領導小組;
2.打造新型汽車產業創新體系;
3.創新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效應;
4.組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
5.多措并舉培育優勢領域與領跑者企業;
6.建立基于車輛能效的獎懲體系;
7.加快國有汽車企業管理和考核體制改革;
8.建立高品質汽車產品管理體系與技術標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