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儀器設備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是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重要技術支持。加強科學儀器設備的共享共用,已成為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5月7日,在沈陽市皇姑區大院大所開放合作信息發布會暨軍民融合合作體系簽約儀式上,10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將向社會開放一些曾經“無比神秘”的重大科研儀器、實驗設備。
今年有10家單位加入“重點實驗室開放”工作: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七研究所
遼寧大學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核工業二四研究所
公安部沈陽消防研究所
遼寧省輕工科學研究院
沈陽防銹包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10家單位承諾將在確保國家保密安全的前提下,將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高校科研實驗室、民企創新技術和檢測中心等科技創新資源共享。
一進入沈飛設計研究所的電磁環境效應實驗室,所有人手機信號全無,所有電子設備失去反應……這是一個零電磁干擾環境,在這樣的環境里,可以對飛機、動車、汽車實現精準電磁兼容試驗。
沈陽防銹包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的加速腐蝕實驗室,則可以對一切腐蝕實現“源解析”,連續多日100%水蒸氣和高溫中,實現材料不受腐蝕。
過去,這些技術都是不能開放,無法共享的。發布方表示,今起42個實驗室機構,涵蓋軍工、高校實驗室、民企實驗室三大類,600余臺(套)儀器設備,總造價百億級的實驗室和設備都將對外開放。
科研儀器共享的普及,不僅提高了大型科學儀器利用效率,同時也為一些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降低了科研創新成本。但是,科研儀器共享要想取得更大成效,仍需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良好的共享環境和企業共同合力,才能使科研儀器共享平臺更加豐富完整,助力科技創發展。
新聞來源《遼沈晚報》
簽約圖來源《國際在線》